公司简介
创立之初因钟番本身受到台湾诗人艺文与日本文化的交错影响,加上本身对于文人风雅养兰颇有心得,故以兰花启名,搭配富贵之意,而取名“金兰”为其酱油品牌名称。其融合从大陆传来的豆麦酿造法、日本人所流传的日式酱油酿造,与台湾本地的来再式酿造法之特性。
75年来对甘醇始终如一的坚持
约有3层楼高度的酱油瓶伴随着也是大尺寸的酱菜罐在金兰门口迎宾,这已成为地标式的景物了。象征了金兰食品75年来对酱油制品的坚持与口碑,让每天进出工厂的人员,时时谨记对甘醇味美的酱油酿制的那份使命与执着。每滴酱油都是可以让美食加分的重要元素,从黄豆的筛选开始,就奠定了好酱油的基础。这也是为什麼多年来旅居海外的台湾人仍指名要用金兰酱油的原因。
金兰酱油风味真的既甘美又合台湾人的味,也就是这种甘美合味的精神,让金兰食品75年来的产品维持一定的水准,也让这些好酱油及好酱菜,能持续伴随台湾人一路成长。
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历史
1936年起到1977年间共计42年,公司名称一直维持为“大同商事株式会社”,以半手工半机械模式酿制酱油。在1960年由第二代钟秋桂接棒之后,正式更名为“金兰酱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桃园县大溪镇另辟酿造厂。
1985年,第三代钟德尚接手,鉴于食品多元发展的趋势,再度改名为“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至今。
台湾民国25年的日据时代,创办人钟番先生有鉴於当时的食品工业多为日本人所经营,为让台湾人也能拥有自己的本土事业,增加台湾人的就业机会,便邀集地方仕绅共同集资,於民国25年5月8日正式成立创建了「大同商业株式会社」,以经营酱油及酱渍品为主,由钟番先生担任第一任的董事长。
为了酿造最好的酱油,钟番先生吸收传统与日本的酿造工艺,坚持从选料开始便以纯酿造的工序酿出一桶桶的好酱油,也因此让产品奠定了甘美合味的好基础。台湾光复后,公司更名为「大同商事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49年,由钟秋桂先生继任第二任董事长,在一贯对产品的坚持与要求下,打响了「金兰酱油」的知名度,为符合产品品牌的宣扬,乃於民国59年将公司更名为「金兰酱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民国65年10月金兰扩厂,将工厂由桃园市迁到大溪镇,更加奠定产品量化、品管化及多元化的基础。
民国66年率先独家采用透明瓶装酱油,让品质清楚看得见。
为了让更多人享用金兰酱油甘美的风味,更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增加产品销售的广度,也因此於民国71年获得外销品管甲等工厂之荣誉。
民国74年,由钟德尚先生继任第叁任董事长,将生产管理导入电脑化、自动化的作业中。
民国75年自国外引进全国最大型的黄豆连续烹煮机,可每小时烹煮4000公斤黄豆,提升了原料的利用率与效能。此时也完成最新型的圆盘全自动电脑控温制麴设备,提升制麴的量及品质的稳定性。由於烹煮与制麴量的增加,也增设了户外发酵桶,成为全国最大的纯酿造酱油制造商。
民国76年,为扩大多角化的经营,公司再度更名为「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研发更多的商品,包括国内第一瓶「烤肉酱」的推出,鸡精饮品的推出,雪花酿(酒酿)的推出。而其优良的品质,也让金兰成为全国第一家食品的认证工厂。
民国94年12月,由钟淳仁先生接任现任第五任董事长。此时接任,正为金兰成立
70周年之初,也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
创新来自於对品质的坚持!因为品质稳定、良好,使得金兰有更多的心力去创造更优质的商品与服务。除了持续提供消费大众拥有「一世人的坚持」的高品质金兰酱油系列产品外,更将以回馈社会、互动教育、创新研发、健康环保的企业经营理念让公司永续经营
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市场
现如今,金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已经在大陆成立两个办事处,分别为厦门办事处和北京办事处,华北市场只有以北京办事处在负责北方市场的销售以及管理,并未设立任何经销商和代理商,随着市场的开拓和发展“金兰”这一品牌也被大陆民众广为接受。
商品评价
(共 0位参加本商品评论) 所有评论均来自已购买本商品会员好评率
达人评价:
发表评价可让购买者放心购买哦~
加精置顶还可获得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