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市废弃菌袋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2018-04-09 15:11
2017年,全市废弃菌袋利用总量11.232万吨,利用率44.93%,其中,肥料化3.975万吨,占总量15.9%;燃料化利用7.257万吨,占总量29.1%。废弃菌膜利用。全市每年产生的废弃菌膜在3500吨左右,目前,我市年处理能力2400吨,其中1800吨由东宁本地3家企业进行处理、600吨销往外地市。废弃菌糠利用。经过多年探索,摸索出了一系列废弃菌糠的利用渠道。生产生物质燃料。主要用于环保锅炉取暖和专用黑木耳锅炉灭菌及农村平房日常取暖。2017年,新成立了4家综合利用企业,全市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1家,目前有8家开展了综合利用。企业综合利用量3亿袋以上,占总量30%多。生产有机粪肥。天施恩公司利用“废弃菌糠+畜禽粪便”按照科学比例生产生物肥,年产量2000吨,每吨售价350元,我们每吨补贴200元,农民购买每吨只需150元。饲养蚯蚓造肥。2016年,开展了利用废弃菌康饲养蚯蚓试验,当年试验成功,产蚯蚓9吨,生产蚯蚓粪肥575吨。做水稻育苗基质。与东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废弃菌糠做水稻育苗基质试验,如试验成功,可缓解水稻育苗腐殖土逐年稀缺问题。

主要措施:高度重视,构建组织体系强力推进。市级组织机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环保、水务、林业、六镇等14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农业局为下设办公室。建立市委常委包镇、市级领导包村、相关单位包户责任制度。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形成合力,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责令解决。强化监督管理,将各镇废弃菌袋治理纳入目标考核体系,镇级实行一把手工程,党政同责。开展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每次考核占50分,总得分在85分以上视为达标。加大督办力度,2017年,共有18个村纳入市级督办重点村,一年来,这些村废弃菌袋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均取得有效进展。组建队伍,强化对废弃菌袋执法管理。经环保局、水务局、林业局等执法部门依法授权并委托执法后,各镇相继成立了废弃菌袋综合治理办公室,共抽调32人组成了废弃菌袋污染治理一线执法工作队伍,将执法权下沉到各镇,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镇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为执法队员配置了执法车、记录仪等设备,全市累计投入近200万元。执法队成立至今,共查处乱堆乱放行为380余起,处罚70多起,有效打击了乱堆乱放行为。市政府还对运行较好的执法队给予3万元补贴。出台政策,有力推进废弃菌袋综合治理。市政府制定政策,每平方米堆放场地给予1元补贴,共有18个重点村的堆放场地获得5千到1万元的场地补贴,截止2017年,全市40%村建立了“有标牌、有围挡、有出口、有专人管理”的标准化“四有”集中堆放场。今年8月份前,全市剩余的村将全部建设完成集中堆放场。同时,市政府还对购买年脱袋2000万袋以上的脱袋机给予10万元补贴。对治理效果好并能长期巩固治理成果的镇给予适当补助,对评比达标镇给予奖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