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安百万亩生态林装上“千里眼”

2018-11-16 12:41

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西街村护林员董桂祥就来到武隆山生态公益林片区,进山前按规定点开手中的“林业通”,向临安区林业(农业)局通报自己的巡山轨迹。这部安装了林业通APP的高科技智能手机,临安区的400余名生态护林员人手一部,有效地帮助护林员在各自责任区块的巡山护林。

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纵贯全境。全区森林覆盖率达81.93%,拥有省级生态公益林112万余亩,杭州市级生态公益林20万余亩,有着良好的生态、宜人的气候,先后荣获“中国竹子之乡”,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市(县)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临安的一张金名片。

近10年来,临安践行“两山”理论,做好“靠山吃山”文章,营造“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园相映”的生态环境。全面实行退坡还林、退耕还林,并相继出台了多项惠林政策,引导和鼓励乡镇、村组和农户从以“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实现了从“砍树”到“售产品”再到“看树”的发展演变,全区生态公益林得到了发展和保护。为守护这张“金名片”,临安区林业(农业)局组织了400余名生态护林员队伍,人员定编至村组级,并制定了严格的巡山护林奖罚条例。“考虑到生态护林员工作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在护林员的人选上慎之又慎,不是谁都能当的。”昌化镇林业工作站邵晖主任说,“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上且体格好,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敬岗爱业精神。”昌化镇生态护林员有36名,平均每个村两到三人。近日,在临安区林业(农业)局的组织下,对护林员人手一部的“林业通”操作使用进行了专题培训,这部与手机一般大小的“林业通”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是护林员的好伙伴,是区林业(农业)局远程定位管理的“千里眼”,“林业通”能实时掌握护林员的巡山天数,出巡时间和巡山轨迹、巡逻状态等等,如在巡山时碰到盗伐林木、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可运用里面的媒体采集功能,第一时间拍下林区现状上传,上级林业部门可第一时间掌握全区生态公益林的状态。

“护林员工作孤独、辛苦但责任大。”后营村护林员胡建华说,“在防范森林火险的同时,还要监测林木的病虫害、盗伐盗砍、山体滑坡、毁林占山盗种等责职。”64岁的董桂祥有着近20年护龄,有丰富巡护经验和护林责任感,他担负着800余亩生态林巡护职责。前些年,村里建公墓,将公墓的一侧建在生态林边沿,给他的巡护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每逢扫墓时节,董桂祥都要防守看护,每年春节期间,他都得在墓地守护。“此地发生森林火灾不得了,翻两个山头就是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董桂祥说。这片生态林20年来除大雪压倒树木外,没有发生森林火险和偷盗等事件,每年的考核都是满分。

“临安的生态保护和发展与护林员常年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临安区林业(农业)局绿化科科长沈振明说,“接下来,我们将对护林员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开展全方位的培训,锻造一支护林铁军,守护临安的金山银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