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汤入口比较顺滑,口感醇厚,汤色红浓透亮。 茶汤入口瞬间陈香就慢慢的满口散开,到喉部茶汤似乎更加顺滑。
自已喝或收藏都好,加上精美包装,送礼也大方! 
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 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 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 
头泡的“温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洗茶”)的出水要快, 这一泡的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秒,5秒内出水为佳, 要不会对正山小种红茶香气的表现产生不良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正山小种红茶浸泡时间不同,通常来说正山小种红茶不适合长时间浸泡, 一般前4泡的浸泡时间不宜超过30秒, 后几泡浸泡时间可以略长一些,但也以不要超过60秒为宜。 
与台地茶相比,乔茶有明显差异: 1、外观: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叶片对生 2、香气:乔木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3、口感:乔木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来自高山阔野般的气息,茶汤的细密度和醇厚度较高、渗透力顺畅;而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 4、叶底:乔木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 
对水源的选择: “ 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说明茶与水的关系至深,谈茶就要论水。一般而言,泡茶中用水可分为: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等。当然,对喝茶来说,使用自来水也无妨。但是对品茶而言,那就另当别论了。对于讲究的人来说,泡茶都习惯用山泉水。山泉水分硬、软两种水性含钙镁矿物元素高的水,水质会比较硬,反之,水质则软(软水不代表水质不好,只是含的矿物质的成分不一样)。如果冲泡内含物质相对改变少的茶(如绿茶、乌龙茶系列中发酵较轻的茶、年份不长的普洱生茶),选用硬水质的矿泉水会让茶的水浸出物更高,茶汤滋味更醇厚,回味更强。如果是冲泡内质被改变的茶(如:红茶、普洱熟茶,陈年老茶),选择水质软的矿泉水,则让茶味更加细腻,顺滑,甘甜。如果只是平时保健养生饮茶,那推荐使用自来水泡茶。 关于投茶量: 投茶量与个人口感有直接关系,不好一概而论。具体也按自己的口感跟茶的品种相结合来决定。一般投茶量在3克—10克之间。花草茶、办公室茶品的投茶量以清淡为主,建议投茶量3克到5克。功夫茶用功夫茶具冲泡,建议投茶量在7克到10克之间。 水的温度的要求: 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90℃为宜(水要沸点后,再冷却至所需的温度)。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低温(70℃~80℃):用以冲泡龙井、碧螺春、煎茶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霍山黄芽、君山银针等黄茶类 中温(80℃~90℃):用以冲泡白毫乌龙等带嫩芽的乌龙茶,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以及虽带嫩芽,但重萎凋的白茶(如白毫银针白牡丹)与红茶。 高温(90℃~100℃):用以冲泡采开面叶为主的乌龙茶,如包种、冻顶、铁观音、水仙、武夷岩茶等以及后发酵普洱茶。 这两类中,偏嫩采者,水温要低,偏成熟者,水温要高。上述乌龙茶之焙火高者水温要高,焙火轻者,水温要低。 浸泡跟出汤时间: 功夫茶对茶叶的浸泡时间比较讲究。第一泡茶“温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洗茶”)的出水要快,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0秒钟,以免破坏茶叶原本的品质。后续的冲泡要掌控好水的温度跟出水时间,一般浸泡不宜超过1分钟。办公室用茶、茶包或者绿茶,可以用一直浸泡茶叶的冲泡,方法很简单,用玻璃杯浸泡茶叶,喝掉一半之后,再加满水一次。 |
(0)
(0)
(0)
(0)
(0)